西南大学薛鹏团队《ACS Nano》: 双金属原子簇可作为细胞凋亡/铁死亡诱导剂通过非均相催化过程进行抗肿瘤治疗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活性多金属原子簇可以在肿瘤微环境中引发多相催化反应,产物往往会对细胞代谢功能造成多重损害。有鉴于此,西南大学薛鹏副教授等人通过在氮掺杂碳上剥离Pt和Pd纳米颗粒并随后进行表面PEG化来构建双金属PtPd原子簇PtPd/NC@PEG(BAC),旨在通过非均相催化过程进行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在被肿瘤细胞内吞后,具有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模拟活性的BAC既可以缓解缺氧,降低癌细胞的侵袭能力,还可以提高活性氧自由基的产量,最终导致严重的氧化性细胞损伤并引发严重的细胞凋亡。在另一方面,BAC的内在谷胱甘肽(GSH)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以间接上调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并促进铁死亡。由ROS积累和GSH消耗引起的这种有害的氧化还原稳态也导致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可刺激抗肿瘤免疫以抑制转移。总的来说,这种范式有望激发疾病治疗中对于多金属原子簇治疗剂的设计。相关工作以“Bimetallic PtPd Atomic Clusters as Apoptosis/Ferroptosis Inducers for Antineoplastic Therapy through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Processes”为题发表在ACS Nano。
【文章要点】
具有过氧化氢酶(CAT)样活性的铂(Pt)纳米颗粒可用于分解H2O2并产生O2。Pt单原子片段的过氧化物酶(POD)模拟活性则能够在H2O2存在下产生•OH。在另一方面,钯(Pd)纳米粒子也具有POD和氧化酶(OXD)模拟活性,可在细胞质区域产生高水平的活性氧(ROS)。此外,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样活性的原子Pd则可以消耗细胞内GSH并引起氧化还原稳态。此外,Pd原子簇能够固定Pt催化的H2O2分解产生的氧气,从而提高O2消耗治疗期间O2利用的效率。因此,受益于这两种组分的时空配位,开发双金属PtPd纳米复合材料应比单金属Pt或Pd的对应物具有更突出的催化活性。尽管基于PtPd的纳米平台在肿瘤治疗中具有优势,但有限的活性位点仍然会限制其催化效率,不均匀的反应中心可能会损害催化稳定性。此外,较大的贵金属纳米粒子(尺寸>5 nm)的血液清除和排泄也具有挑战性。因此,PtPd原子簇的开发将有助于促进催化位点的原子经济利用,从而增强具有可靠生物安全性的纳米催化疗法。为此,如图1所示,作者通过在NC上剥离Pt和Pd纳米颗粒并随后进行表面PEG化来构建双金属PtPd原子簇(BAC)。研究显示,具有确定的低核金属活性中心的BAC在吸收和活化底物方面优于PtPd SAC。此外,与金属纳米催化剂相比,BAC在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反应性方面比PtPd纳米颗粒更有利。
图1 BAC结构表征
在被肿瘤细胞内吞后,具有过氧化氢酶模拟活性的BAC可以促进内源性H2O2分解成O2。局部氧合不仅可以缓解缺氧,降低癌细胞的侵袭能力,还可以提高BAC催化O2产生•O2-的产量。同时,BAC还表现出过氧化物酶模拟活性,催化H2O2产生•OH。活性氧(ROS)的富集,包括•OH和•O2-的自由基,会导致严重的氧化性细胞损伤并引发严重的细胞凋亡。在另一方面,BAC的内在谷胱甘肽(GSH)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以间接上调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并促进铁死亡(图2)。这种凋亡/铁死亡介导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诱导剂有助于引起对转移抑制的抗肿瘤免疫。在施用BAC的情况下,氧化还原失衡和细胞毒性在细胞水平上得到验证。同时,在小鼠模型上BAC也展现出了良好的肿瘤抑制能力和免疫激活能力。
图2 BAC的合成路线及其抗肿瘤应用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3c1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