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 | 肿瘤免疫耐药后再治疗策略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导读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一类新型的癌症治疗药物,通过抑制T细胞上的免疫检查点,激活免疫系统以增强对肿瘤的攻击力。然而,一些患者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会出现耐药现象,即药物效果逐渐减弱或失效。耐药的机制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免疫逃逸机制: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蛋白,减少T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这可能包括改变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减少MHC分子的表达,或增加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2.免疫细胞功能降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主要是激活T细胞,但在耐药的情况下,T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可能下降。这可能涉及到T细胞表面受体的改变,导致对ICIs的敏感性降低。3.免疫调节细胞的增加: 一些研究表明,在耐药的情况下,免疫抑制性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Tregs)和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s),可能增加,抑制T细胞的活性。4.肿瘤微环境的改变: 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可能影响ICIs的疗效。例如,肿瘤细胞可能释放抑制性信号分子,导致免疫细胞在肿瘤附近无法正常活动。
为了克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问题,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新的策略。一些可能的策略包括:1.联合治疗: 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其他抗癌药物、放疗、免疫疗法或调节菌群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2.新型ICIs的开发: 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新型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应对目前ICIs的局限性。3.个体化治疗: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了解患者肿瘤的个体特征,以实现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4.改变治疗方案: 调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剂量、频率或时间,以减缓耐药的发展。5.深入研究耐药机制: 对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策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的方法来克服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