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代谢领域不可不知道的几个计算公式:HOMA-IR指数、QUICKI、TyG指数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胰岛素抵抗(IR)则是一种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的状态,众所周知,IR常常被用来评估T2DM患者。不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R及其相关疾病不仅是糖尿病患者的标志,也是非糖尿病者CVD的风险因素。众所周知,IR患者易患多种代谢紊乱,如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所有这些都与CVD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IR不仅被认为是一种致病原因,而且还被认为是一般人群和糖尿病患者CVD的预测因子。

而截至目前,还没有广泛适用临床的、能够精确测定IR程度的方法。衡量IR的金标准——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非常昂贵,而且是侵入性试验,所以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一、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

在线使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 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衡量IR程度的指数是体内平衡模型评估-估计的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但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受试者中,或者胰岛β细胞功能完全丧失的受试者中,评估价值非常有限。

二、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指数)及衍生指数

在线使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甘油三酯-葡萄糖-腰围(TyG-WC)指数、ABSI、WHTR、TyG-BMI、TyG-WHtR

TyG指数在2008年被首次提出。在Simental-Mendía LE等人实施的一项针对健康个体的大型横断面研究中,研究者发现TyG指数比HOMA-IR指数更好地识别IR(敏感性84.0%,特异性45.0%)。然而,其低特异性(45.0%)和较高的假阳性可能,限制了TyG指数在IR筛查中的广泛使用。

TyG指数的计算公式:LN[甘油三脂(mg/dl)*血浆葡萄糖(mg/dl)/2]。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yG指数成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子,但是TyG指数能否更近一步,成为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TyG作为一种非常易于获得的数值,频频出现在各项大型临床研究中,用于评估IR程度。

2014年,在一项纳入5354名中年非糖尿病韩国人的纵向研究中,研究者发现TyG指数最高四分位数的糖尿病发病风险比最低四分位数高四倍多,这表明了TyG指数用于识别糖尿病高风险对象的强大潜力。随后的2016年,David等人的一项规模为4820人的研究也显示,相比空腹血糖水平和空腹甘油三酯水平,TyG指数在诊断糖尿病受试者方面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除了糖尿病以外,IR也是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标志。这些代谢疾病已经被充分证明与CVD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作为IR的衡量指标之一,TyG指数也逐渐被尝试用来评估和预测CVD风险。Laura等人使用来自VMCUN队列研究的样本数据,首次提出TyG指数与CVD事件之间呈显著相关(AUC:0.708,95%CI:0.68–0.73)。此后,TyG指数与不同类型CVD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

三、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 HDL-C)的比值

在线使用:内脏肥胖指数(VAI)、TG/HDL比、脂肪分布模型

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和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 HDL-C)的比值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的替代指标。一些横断面和回顾性研究分别报道了TyG指数和TG/HDL-C比值与心血管疾病CVD事件之间的相关性。胰岛素抵抗个体增加CVD风险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提示TyG指数和TG/HDL-C比值对CVD的影响可能部分是通过这些疾病介导的。

四、身体形态指数(ABSI)

在线使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甘油三酯-葡萄糖-腰围(TyG-WC)指数、ABSI、WHTR、TyG-BMI、TyG-WHtR

2012年,Krakauer等依据异速生长模型提出一种新的人体测量指标身体形态指数(a body shape index,ABSI),该指标用BMI和身高将WC标准化,其数值越高表明在一定身高和体重条件下WC越大,越符合内脏型肥胖体型,并且ABSI与内脏脂肪正相关,对过早死亡风险的预测优于WC和BMI。一项针对成人超重和肥胖T2DM患者的研究发现,ABSI可以识别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的内脏型肥胖和肌少症,预测肥胖人群T2DM患病风险。另有研究发现,ABSI与sd-LDL相关,可用于绝经后女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风险评估。然而,日本人群研究发现,与BMI或WC相比,ABSI并不能更好地预测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风险究其原因可能为ABSI根据美国人体型创建,由于种族异质性,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因此,2020年我国学者汪宏莉等依据中国人体质构建了中国成人ABSI,计算公式:男性ABSI(kg-0.7m1.945)=腰围/BMI×身高0.455,女性ABSI(kg-0.734m2.06)=腰围/BMI0.734×身高0.408。目前有关中国人ABSI的研究较少,仍需深入研究其在中国人群慢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五、身体圆度指数

在线使用:脂质蓄积指数(LAP)、心脏代谢指数(CMI)、内脏脂肪指数(VAI)、身体圆度指数(BRI)

2013年,Thomas等将人体形状建模为椭圆形,运用偏心率理论推导出身体形状几何模型,构建了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BRI),见表1。该指数根据身高和WC估算得出,可评估内脏脂肪含量,其数值越高,说明内脏脂肪堆积越明显,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可能越高。一项针对中国肥胖和超重成年人的研究发现,BRI与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空腹血糖和炎性因子显著相关,提示BRI是反映中国成年人MS、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性状态的最佳人体测量指标。另一项对中国T2DM患者的研究发现,BRI可以作为T2DM患者预测MS的良好指标。秘鲁人群研究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但BRI对MS的最佳预测切点因人群而异,中国人群男性为4.7,女性为6.2;哥伦比亚人群男性为3.8,女性为4.0,这可能与种族差异及MS诊断标准不同有关。此外,BRI还能预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可作为评估糖尿病的肥胖指标。可见,在肥胖症的临床评估时,BRI是BMI和WC的重要补充。但BRI计算公式复杂,并不适合用于临床评估或日常生活,手机等软件设备的普及或许能够弥补其计算复杂的缺点。

总之,人体测量学的发展满足了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需求,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人体脂质蓄积程度和内脏脂肪含量,在预测肥胖相关疾病风险中各具特点。LAP识别高血压高危人群的能力优于CMI和VAI,且对MS、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高危人群的识别能力较VAI敏感,但特异性低。CVAI作为针对中国人群的特异性指数,适用于早期识别T2DM高风险人群。新型指标ABSI虽对MS、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能力弱于BRI,但有助于预测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二者与其他指数的比较研究未见报道。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指标尚有不足之处(表1),未来仍需进行大规模的人群队列研究加以明确。

六、内脏脂肪指数

在线使用:内脏肥胖指数(VAI)、TG/HDL比、脂肪分布模型

2010年,Amato等利用性别特异性数学指数模型提出了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的概念,该指数不仅包含WC和BMI,而且考虑了性别、TG和HDL-C对脂肪分布及功能的影响。研究者发现,VAI不仅能间接反映内脏脂肪功能和胰岛素抵抗,而且还能预测心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针对VAI与脂肪因子的研究表明,VAI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脂肪组织内分泌功能、机体瘦素抵抗和低度炎性状态,有助于监测无明显MS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国内学者对正常体重但有内脏型肥胖的人群研究发现,VAI与冠心病患病风险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风险评估的有用工具。研究还发现,VAI是预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良好指标和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针对性开展了VAI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VAI与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呈正相关,且优于BMI、WC、WHR和WHtR[18]。Hameed等[19]评估了女性T2DM患者VAI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发现VAI增加的患者表现为血糖控制不佳、血脂异常、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及其衍生指数升高,表明VAI对血糖控制状态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见,VAI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良好的预测指标,但是否优于传统指标,还需进一步研究。

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

为了体现中国人群的体脂分布特点,Xia等在VAI基础上运用二元线性逻辑回归模型构建了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hinese visceral adipose index,CVAI),见表1,该指标引入年龄,经过CT值的校正,并通过人群横断面研究证明其与内脏肥胖和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密切相关。与BMI和WC相比,CVAI对代谢风险的评估更具价值,即使在正常体重代谢异常人群和肥胖代谢正常人群中也如此。新近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还发现,CVAI能有效预测中国人群5年内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中,CVAI的预测价值都高于VAI、BMI、WC、WHR和WHtR,有利于早期识别糖代谢异常疾病。另一项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也证实CVAI与T2DM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23],CVAI在预测T2DM事件方面具有最佳性能,该指数可能是识别T2DM高风险人群的可靠且适用的指标。因此,CVAI是评估中国人内脏脂肪功能障碍可靠且适用的指标,但其是否可用于评估亚洲人的代谢健康状况仍需进一步研究。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最短命的论文!顶尖医院院长的论文刚发表3天就被撤回,原因竟是:“奇葩”配图错误百出!同行评审为啥没发现?

上篇:iScience:糖尿病在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中的患病率及影响

首页 > 医疗学术
闽ICP备17012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