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近日,AJNR杂志刊登了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患者男性,47岁,无明显临床病史,因渐进性的视力障碍被送往急诊室。



轴位T2加权图像示一肿块病灶与左侧海绵窦区域灰质等强度。基于钆增强,逐渐在6min与15min时得到的对比增强T1加权图像,显示出在左侧海绵窦病灶进行的造影。标记RBC的闪烁扫描显示左侧海绵窦区域的摄取增加。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CSHs通过MRI来确定性质、部位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MRI结果在低信号至等信号T1加权图像上显示出一个边缘光滑的肿块,且在T2加权图像上标记为高信号。

CSHs表现出逐渐增强的向心性充盈模式。

可以通过被标记的RBC闪烁扫描来确诊

脑膜瘤

脊索瘤

软骨瘤/软骨肉瘤

肿瘤转移

神经鞘瘤

淋巴瘤

海绵窦非典型血管瘤

手术,术前放疗——伽马刀治疗

爱去舞 人体艺术 妇科学问

下篇:Radiology:MR弹性成像在预测腹主动脉瘤破裂中价值

上篇:颅骨骨膜窦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及额中缝1例

首页 > 前沿资讯
闽ICP备17012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