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A]比PM2.5小1000倍的“气溶胶”
医疗资讯网-妇科问诊
近期,关于气溶胶的讨论逐渐增多,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就论证过:新冠病毒是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的。那么,到底什么是气溶胶?如何通过科学防护手段,在生活中避免病毒传播。
笔者在查询了大量科学论证的资料后,写出本文,望给大家提供科普帮助
气溶胶传播范围惊人
气溶胶由飞沫产生,传播范围非常广,可达10公里以外,10公里以后逐渐减弱。但细小的气溶胶微粒依然存在,有的甚至可以直接传播到大气层。
NASA通过地球卫星观测系统,曾经抓拍过亚洲地区的气溶胶,这些气溶胶漂浮在空中,并传播到大气层。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带,气溶胶粒子出现紫色亮光,这与沙尘气溶胶有关,同时,我们发现海洋上有蓝色的气溶胶聚集,这些是海盐气溶胶。沙尘与海盐是气溶胶常见形态,传播范围也是最广的。
中国北京出现的沙尘暴、雾霾天气,就与沙尘气溶胶直接相关。
简单点说,气溶胶虽然小,但传播的能力非常强,甚至可以直达大气层。大的气溶胶如沙尘、海盐,小的气溶胶比病毒还小,但传播力丝毫不弱。
气溶胶的分类
病毒基本上在0.1um左右,而气溶胶比病毒还小,严格意义上说,它覆盖了0.001um-1000um的区间,在这个区间的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我们熟知的PM2.5和PM10,也属于气溶胶的一种,雾霾天气,经常会感觉到嗓子痛,呼吸困难,就与吸入了这些颗粒物有关。由于气溶胶非常小,这就给病毒传播提供了快捷通道。随着颗粒物被吸入,病毒也将进入人体,感染的概率就非常大。
仓鼠病毒传播实验
新冠病毒出现以后,香港大学的科研人员对仓鼠进行了实验,在给仓鼠接种病毒后的2-5天后,被感染的仓鼠通过气溶胶,将病毒传染给另外一只仓鼠,并使其染病
动物实验表明,即使在隔离的情况下,气溶胶也可以携带病毒,传染给其他活体动物。所以,在人群中,同样要特别注意气溶胶的存在,尤其在人多的时候,气溶胶几乎无处不在,打一个喷嚏就有被感染的风险。
气溶胶既然如此强大,是不是没有办法避免了呢?通过有效的自身防护,同样可以将传播风险降到最低
科学自我防护
气溶胶大多出现在封闭或者半封闭空间内,在电梯里、飞机上、室内等封闭场景中,都有传播的风险,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防护
保持通风 飞沫会传播,但随着距离的增大,传播能力明显减弱,在20米以后,逐渐衰减为0,只有部分小颗粒无法消失。所以,保持通风,将气溶胶粒子吹散,基本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佩戴口罩 口罩虽然不能起到完全隔离的作用,但至少可以降低80%的传染概率,在与其他人对话时,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保持在2米以上,感染病毒的概率会大大降低。所以,反复强调的戴口罩,确实可以起到明显的防护作用。
空气净化和新风系统 如果有一定的条件,可以在室内安防空气净化器或者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可以过滤PM2.5等颗粒,新风系统则保持与外界的空气一样新鲜。尤其在北方,雾霾比较重,家里配置空气净化器,不仅可以控制病毒,对呼吸道和人体健康也是一种保护。
气溶胶在传播时,也并不是一两个粒子就可以传染,它需要一定的浓度。所以,也不必特别担心,只要做好自身防护,戴好口罩就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总结:气溶胶不同于空气传播,它的微粒更小,虽然可以传播到大气层之上,但未有科学研究其可带来全球感染,只要认真做好防护,就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
相关参考文献:
《自然》杂志:《金仓鼠实验提示新冠可气溶胶传播》
个人图书馆:《气溶胶的定义》
迪勤研究:《关于气溶胶、病毒和PM2.5的认知》
中国气象爱好者:《壮观!NASA发布地球大气层气溶胶模拟图:仿若绚丽油画》
出处:头条号 @趣科技掌舵人